晨讯科技总裁王祖同:国产手机要严守中价位市场
2005-09-01 08:59:47 来源: 浏览次数: 90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用狄更斯的话来形容如今的手机行业再恰当不过。2004年以来,手机行业遭遇寒冬的论调甚嚣尘上,熊猫、科健和南方高科纷纷出事,首信、东信和TCL也相继亏损。进入2005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国产老大波导和夏新也相继“预亏”。
不过对于手机设计公司(Design house)而言,寒冬论似乎并不适用。两个月前赴港上市的手机设计公司晨讯科技对此就并不“感冒”,公司总裁王祖同认为,和手机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惊人的增长潜力相比,个别厂商的倒下并不足以证明“寒冬”到来。数据显示,海外上市的几大国内手机设计公司却风光独好,截至2005年6月30日,晨讯科技的营业额为港币9亿27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2004年度营业额为港币5亿7900万元)。
寒冬还是盛夏?
《21世纪》:舆论纷纷认为国内手机行业已进入“寒冬”,你对手机行业的前景乐观么?
王祖同:根本就不是“寒冬”。首先,手机市场非常大,而且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从赛迪顾问和Gartner的市场报告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销量有两位数的增长;其次,手机行业每年都有新功能新概念推出,2003年是双彩屏,2004年没摄像头不好卖,今年还要加上MP3、MPEG4多媒体功能。
2004年以来,国内品牌商的市场份额的确回落了,但是从长远来看,彩电行业的今天就是手机行业的明天,想想当年那些做彩电的欧美企业如AEG、德律风根和根德,现在市场上哪里还找得到他们的身影?手机行业迟早也是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天下,我对前景是非常乐观。
《21世纪》:但是从股市的反应来说,似乎和手机沾上边的公司股票都受压?
王祖同:一般股民对手机这个行业了解不足,事实上,遭遇困难的只是一部分国内品牌手机厂商,而联想和其他几家国内品牌商正在盈利,联想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6月更是上升到国内品牌第二。至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无论是电子零件、芯片供应商还是电池、充电器配套厂商都在盈利,PCB厂、模具厂的订单也都应接不暇。
本土的Design house,晨讯、德信无线和龙旗控股都于2005年在境外上市,从这三家公司上市时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2004年的营业额和利润相比2003年的增长不是百分之几十而是百分之几百。纵观整个手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赚钱,亏损的只是一部分国内品牌手机商,对全行业来说,现在非但不是“寒冬”,而是“盛夏”,只是那几家公司身体不适应,“中暑”了。
巨亏的玄机
《21世纪》:2004年国产手机品牌商纷纷亏损,舆论认为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造成利润缩水和“黑”手机泛滥是三大原因,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王祖同:实情并非如此,因为整个手机市场的总量始终在稳步增长,市场绝对没有萎缩。此外,“黑”手机并非专门针对国内品牌,同样也会冲击国际品牌的市场,做冒牌货的人不傻,要冒牌干脆冒国际名牌,所以说不能归罪于外部环境。同样条件下,那些国际品牌还在盈利,市场份额还在增长。
《21世纪》:那你认为什么才是根本原因?
王祖同: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厂商自身内部去挖掘。据我了解,造成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因为企业自身体制或管理班子的问题使企业陷入泥潭,近一年多各种媒体上已陆续披露了好几家这样的国产手机厂商的内幕。
其二,的确有一些体制和管理层都很健康的厂商,过去一年来经营中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主要原因是2004年库存了大量彩屏手机,性能和款式不为市场所接受,只好亏本清货。
这又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有些厂商的管理层不相信拍照手机会这么快成为市场的主流,加上之前的巨大成功,盲目乐观为彩屏手机准备了大量的物料;另一方面,一些手机厂商自身的研发部门当年未能及时完成彩屏手机的研发,一再拖延,最长的项目拖延12个月,而他们的采购部门早已在仓库中准备了大量彩屏手机的材料,无法退回给供应商,可是消费者的兴趣已经转到拍照手机,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生产功能款式过时的彩屏手机,以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了2004年或2005年的巨额亏损。
《21世纪》:2005年上半年,这些手机厂商仍然普遍报亏,而且亏损额巨大,你对此怎么看?
王祖同:外界有个猜测,认为他们学会了国外上市公司的做法,把以前所有亏损全部塞进今年上半年,以便下半年扭亏为盈,我觉得这个猜测很有道理。当然不排除有些厂商会退出手机行业,但这只是行业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今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已经核准了十几张手机新牌照,优胜劣汰,我坚信手机市场将不乏优质的国内企业。
中价位策略
《21世纪》:近年来Nokia和Motorola等国际品牌商也推出了不少低价手机,并且宣布要联合推出一批超低价手机,国内品牌应该怎样去应对?
王祖同: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的确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应该运用传统智慧,以攻为守。具体来说就是要联合上下游企业,抢占零售价在1000到2500元的中价手机市场,以中价手机的零售价实现国际品牌高价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和款式。
以我们过去两年的经验这完全可以做到。当我们推出零售价2000元左右的新款手机时,国际品牌相同功能手机的零售价还在3000多,甚至四五千元。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国际品牌高价手机的消费者将转而选择国内品牌的中价手机。
中价市场相当重要,国内还有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想要有国际品牌高价手机最新功能和款式,但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价格最高2000元左右,甚至只有1000多。只要国内品牌能够大量推出这种中价位高性能手机,高价手机市场将大大萎缩,国际品牌商在高价市场将无法获得足够的高额的利润,他们在低价市场的攻势自然就瓦解了。
《21世纪》:手机设计公司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王祖同:品牌厂商和设计研发公司在产业链中各据一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手机设计研发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始终在技术的最前沿瞄准市场的需求开发在未来几个月内热销的产品,在项目管理、研发进度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国内品牌商多年来建立了品牌形象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只要有好的产品,销售不是问题。
半年多来,我们从联想移动到波导、TCL等等,与品牌商的合作都非常成功。以波导为例,今年4月初步接触,5月正式签订合同,6月下旬产品就已经上市了。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