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MA,很多人看着眼熟,比人们熟悉的联通手机CDMA只多一个字母。但这一个字母之差却意义非常:它是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核心技术。
运用SCDMA,人们不仅可以接打手机,还能享受手机看电视、上网等宽带业务。由于注重带宽,SCDMA在实现这些宽带业务时,画面质量和流速比GSM、CDMA等“洋技术”更有优势。
然而这项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却陷入了只“开花”难“结果”的处境。
各方看好 推广却举步维艰
2001年,由海外归国学者陈卫主持研发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时颁奖专家指出:这项电信技术完全绕开西方公司专利壁垒,“每一个比特”的知识产权都属于中国人,“至少领先国际同类技术两到三年”。
这项成果理所当然被寄予了厚望。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长期以来,只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块大蛋糕不断被国外公司分割。人家赚走了高额利润,我们只能制造低附加值产品,处于世界电信产业链的下层。而SCDMA创造性地采用了软件无线电前沿技术,与时下通行的国外技术相比,基站覆盖范围更广,频谱利用效率更高。它一个基站覆盖半径达50公里,是来自欧洲的GSM的8至16倍,是来自日本的“小灵通”的上百倍。
SCDMA的这一优势非常适合中国国情。西部农村地广人稀而地形复杂,无线电信号极易受到阻隔,如果使用有线设备或者覆盖范围小的基站,成本巨大。而SCDMA恰好克服了这一困难。SCDMA成本低廉,消费者非常欢迎。更重要的是,其市场前景也被广泛看好,它既能低成本地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电信难题,又能满足城市语音和宽带数据服务需要。短短几年间,已在斯里兰卡、蒙古、南非等20个国家获得商用。
然而这项在国际市场屡获成功的新技术,在本土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到目前为止,SCDMA系统在国内城市的无线市话用户仅有300万,在农村只有几万户。这个数字不仅难望GSM、CDMA数亿用户的项背,甚至无法与“小灵通”的8000万用户同日而语。
国家已经给了SCDMA一定的政策支持,信息产业部将它确定为农村电信服务中无线接入的“首选制式”,但是它的推广仍然举步维艰。
这样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在农村电信市场上,堪与SCDMA形成竞争的一项技术是CDMA450,其核心技术来自北美,频率又可能与一些在用设备发生干扰,成本也在SCDMA的一倍以上,因此信息产业部几次发文,要求各地不再使用CDMA450。但是这个禁令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纸空文,不少运营商就是不用SCDMA……
运营商:犹豫和观望
像人们已经熟知的GSM、CDMA一样,SCDMA是电信产业链中的上游技术,它不与普通消费者直接见面,必须被电信运营商采用才能得到推广。但是它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运营商的不信任。
SCDMA的研发者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说:“GSM、CDMA以及‘小灵通’占据了大部分国内无线通信市场,这些来自国外的技术尽管成本高,甚至并不先进,但已相当成熟,而且国际企业有雄厚的品牌、实力、产业链和传统市场作支撑,运营商使用起来觉得比较保险。而本土的新技术发展历程短,延伸前景难以看清,不管理论上怎样证明,运营商还是不放心。”
2003年,中国网通曾计划在全国大规模上马SCDMA,谈判和准备工作一度进入了相当层次,但最终上马的只有5个省份。中国网通四川分公司总经理牟俊将主要原因归结于电信改革形势的不确定性:当时已有传言3G牌照即将发放,这会不会带来电信业的新一轮重组?3G会不会和SCDMA形成重复建设?在过渡和变动的背景下,一切都不明朗。加上当时中国网通要上市,这些不确定因素很难向投资者说清楚。这都导致中国网通最终大幅削减了SCDMA的上马计划。
电信运营商们作为国有企业,其求稳心理还有更深层的成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企领导实行任期制,而自主创新往往需要长期努力,还极有可能失败。如果成功,当前决策的领导可能已经退了,成绩是后任领导的;而一旦失败,却可能把“决策失误”的责任推到前任头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推动自主创新缺乏动力。这位人士的看法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还没有做好适应自主创新的准备。
制造商:在市场规模之外徘徊
尽管只上马了5个省份,中国网通已是采用SCDMA最多的运营商。牟俊说,建立SCDMA网络所需的芯片、基站、终端等设备,目前主要还是信威公司自己在生产,而这家新兴企业规模小,供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常常是运营商需要大量设备的时候,信威提供不了;等信威生产出来,市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信息产业部高技术发展处处长于生多指出,我国的电信企业普遍弱小,一两家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必须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建立产业联盟,依靠群体的力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为了帮助SCDMA提高产能,尽快打造强大的产业链,在政府推动下,SCDMA产业联盟已于2004年8月成立,目前有26家电信制造企业加盟,其中不乏大唐、创维、联想、中兴、上海贝尔等著名厂商。大家都对这项国产新技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但是一年多过去了,绝大多数厂商仍在观望,没有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陈卫认为,制造商必须切实看到盈利前景,才会在研发和生产上动真的,而现在SCDMA的用户只有300万,制造商觉得无利可图。于是怪圈形成了:没有市场规模,制造商不愿投入;而没有制造商的助推,设备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SCDMA的发展,拧成了环环相扣的“疙瘩”。人们找不到解开疙瘩的办法。
融资:缺的是体制
作为后来者,信威公司面对的竞争环境是严酷的:国外技术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传统大企业以雄厚的实力为后盾对新兴企业进行打压。SCDMA只能在技术和资金的夹缝中求生存。
一家运营商负责人透露,有的运营商之所以不顾禁令上马CDMA450,而不用SCDMA,就是因为一些具有国际技术背景的大企业用免费赠送的方式推广CDMA450,而这种亏本打法是实力弱小的信威公司承受不起的。
与此同时,在运营商购买电信设备的过程中,货款往往会拖延一段时间才支付给制造商,这种“惯例”只有财大气粗的国际电信制造商可以承受,却加剧了信威财务状况的恶化。陈卫透露,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市场销售,公司不得不四处举债。由于负债率高,国内银行不敢给信威贷款,信威的现金流更加吃紧,这又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人说,中国自主创新最缺的是钱,陈卫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的银行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将近30万亿元,此外还有各种融资渠道,可是自主创新企业就是拿不到。这说明,最缺的还是体制。”
有专家估计,当前中国的无线接入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元,而伴随着全球移动通信3G时代的来临,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也将展现巨大商机。鉴于此,英特尔等公司已推出新产品。尽管信威公司也推出了针锋相对的解决方案,并在商用进程上保持着领先优势,但如果SCDMA无法在本土市场获得主流地位,那么在未来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信威的新方案也很难摆脱边缘化的命运。